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BOB半岛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好巧你也有“健身房恐惧症”啊

2024-03-14 17:45:53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好巧你也有“健身房恐惧症”啊,没想到去网上一搜发现,好多人都有同样的心路历程,即便是鼓起勇气进去了BOB半岛官网,恐惧的感觉也是一点没少。

  奇怪的是,我周围有好多 i 人朋友,他们的焦虑、恐惧似乎就没那么多,早早就迈入了健身房还养成了规律运动的习惯。

  原本我以为,我们对健身房的恐惧和从小到大内敛、含蓄的教育,以及健身行业还不是那么成熟有关。结果去国外一搜发现,即便是在热情奔放著称、健身产业早已十分发达的欧美国家,这种恐惧也普遍存在。

  英语世界里将“gym(健身房)”和“intimidation(恐吓)”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,用“gymtimidation(健身恐惧)”指代没有锻炼习惯的人面对健身房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。

  我在 Twitter 上发现了一位胖大哥,他不仅强调了健身恐惧症的普遍,还用自己的真实经历鼓励大家一起对抗它。

  在统计了国内外社交网络上关于健身恐惧的发言、相关论文研究以及周围人的反馈后,我发现大家对健身房恐惧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:

  2014 年一项关于健身房社交恐惧的研究中,研究者表示“暴露”对降低公共场合运动焦虑可能会很有用[1]。

  这里的暴露,是指循序渐进地接触健身房并慢慢适应它的过程——我们没必要一开始就抱着上器械的目的去健身房,先从跑步开始,顺便对健身房的环境、价格、教练水平等做简单的观察,等慢慢适应后,再考虑下一步。

  一项与健身房恐惧相关的心理学研究,在拉来了 100 位 16~36 岁的受试者进行测试后发现,运动动机和运动恐惧之间存在多重负相关[2]。

  Ta 们的共同点是锻炼目的极其明确:有的人需要锻炼肌肉缓解颈、腰疾病,有的人坚定地要减肥,有人身材本身就不错但想获得更挺拔健康的体魄,还有的干脆就是莫名其妙的喜欢上了健身就想试一试。

  清晰的锻炼意愿驱赶了一部分焦虑,让他们顺利打破了健身房玻璃隔断构造的结界,迈进了健身房,并慢慢变成了有健身习惯的运动人士。

  跑步、走路、卷腹、平板支撑,这些我们常见的有氧、无氧运动,都能给身体带来正面影响,可以说动一下就有动一下的好处。

  但是,当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身体状态(比如增加肌肉)时,居家锻炼这件事儿的可行性就会比变得弱一些。

  然而,一项综合了 11 项研究、囊括 1088 名受试者在内的综述性文章发现,有一半左右的背痛患者,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做锻炼[3]。

  你看,连治病的事儿很多人都做不到自律,我们三分钟热度也好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罢,这种不自律的现象,才是正常的对吧。

  来自日本的一项研究针对有运动习惯的大学生做了调研,结果发现,50% 的受试者因为没有经过专业指导,在做深蹲这种常见动作时,都会因为无法理解正确的姿势而没能有效训练到对应的肌肉[4]。

  深蹲也是我印象深刻的动作之一。作为一个最爱深蹲的健身环爱好者,我在上第一节健身课时才发现,原来我深蹲的动作,都是错的。下蹲时骨盆后倾、起来时骨盆前倾,做了 3 组 45 次,才找到正确的运动姿势。

  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,除了对动作的理解不够之外,日常生活里的错误生活习惯导致的动作惯性,才是最难改的问题。

  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在旁边及时纠正指导,我们会完全根据自己的习惯做错误的动作而不自知。一来这会影响训练效果,二来有研究发现,动作错误和旧伤复发,是运动中最常见的受伤原因[5]。

  所以对于想要认真锻炼的运动小白来说,去健身房的意义,并不在于能用上专业的器械或设备,而是获得专业人士的指导。

  2017 年一项发表于《行为医学年鉴》的研究,在跟踪调研了 94 名健身新手后给出了他们的结论。研究人员表示,对养成健身习惯来说,时间的一致性和低行为复杂性,是最重要的两项预测因素[6]。

  时间的一致性,是指固定的锻炼时间,这一点容易理解;低行为复杂性则提醒我们,作为新人,要尽可能地降低自己学习成本,过程越简单,就越容易养成习惯。

  一位花一千块办健身房次卡只去了两次,又办乐刻季度会员只去了 5 次,最终靠私教课养成健身习惯的朋友,对这一研究结果表示了强烈认同。

  她说:“如果运动还要自己思考今天练什么、怎么练、动作对不对,就太烦了。我选择找教练的原因是降低了我做这件事的门槛,我只要去,然后无脑做动作,就可以了。”

  另一项研究从健身效率的角度,证明了专业人士带教的价值。研究发现,在专业人士监督下进行阻力训练会带来更大的初始力量值、更大的锻炼强度以及阻力训练期间感知用力值的更高评级。

  这两项研究指向了一点:健身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,新手上来就要给自己做教练,难度不是一般的大。

  还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,更靠谱。一位健身十多年的朋友有句话说得很好:你找教练的目的,就是为了不找教练,所以得好好学!

  如果你身边有健身经验丰富的朋友,跟着朋友练自然是最完美的方案;如果没有,自己准备去找健身房和教练,也不要太焦虑和恐惧。

  开头我提到说,好多 i 人朋友都顺利找到了合适的健身房和教练,这里其实还有一个信息要补充:这些 i 人朋友,都是女生。

  我向她们征集了各自找健身房 or 私教的过程,并总结了 3 个关键点,应当会对大家挑选健身房有帮助。

  健身房的位置,离家或公司越近越好。距离远一些的健身房,光是出门就足够让人放弃了——这是所有朋友达成的共识。

  选出距离合适的健身房后,就可以预约线下试课了。一位有着十多年健身经验的朋友,给了我几个判断教练是否专业的方法:

  看证书。国际认证的 4 大私教认证证书(CSM/ACE/NSCA/NASM 这四个认证机构颁发的私人教练认证)比较具有含金量。

  看沟通能力。对方能否讲清楚你的身体现状、达成目标需要的时间、课程怎么安排、每个锻炼动作别后的原理等问题,都能反映出教练的线 点,更重要的其实是你自己的感受——我们花钱学东西,目的都是为了好的体验,

  去健身房之前,我搜索了好多“新人攻略”,穿什么衣服鞋子、带什么设备等,网上列出的装备清单有一大堆。

  宽松的运动服+舒适的运动鞋就够了。头发比较长的话,记得带根头绳;女生建议买个专业的运动内衣。

  其实,找健身房或私教以及一切线下服务,这几样大原则都通用。虽然参差不齐是消费中的常态,但我们只要做好基本的筛选,找到靠谱的健身空间,没我们想象中那么难。

  不知道有多少人,在想做一件事时会被外部的干扰而阻碍,就像因为对健身房恐惧,而迟迟没去锻炼身体一样。

  一步一步地去接近自己想做的事儿,成为自己想做的人。如果你也有朋友对健身房有恐惧和疑问,不妨把这篇文章 转发 给 Ta,说不定对方会就此行动起来!

href=""

搜索